安凉 > 历史军事 >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> 第55章 四十年后的孟子

第55章 四十年后的孟子(1 / 2)

庄周不傻,相反,他比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要聪明。

很多次,易承觉得庄周都完全洞悉了自己心中所想,甚至已经逼近了他内心深处的秘密。

这个世界上,还没有谁让他有过这种感觉,庄周是第一个。

不过庄周的性格太洒脱,他对什么都无所谓,对什么都不想追根问底,脱离物外便是他的追求,这让他成为了颇有种艺术家气质的思想者。

即便已经快到不惑之年,他的有些行为依旧像个孩子,他喜欢讽刺,喜欢思考,喜欢幻想,在他的作品里,他用蝼蛄,彭祖,大鹏,鸠雀等等来比喻整个社会的存在,但这世间的桎梏太多,让他达不到一种人的意志极度超脱自由的境界。

所以他是痛苦的,在战国这个时代,在一个所有鱼都围绕着水中执迷的时候,他是极少数能跃出水面看世界的那条鱼,但这也无济于事,跃出水面只是能看一眼,鱼终究改变不了池塘。

三天后,易承离开了,其实不是他主动要离开,而是被庄子撵出来的。

“你这小子太过精明,跟你这样的小子在一起待久了,我也会变坏的,快点滚蛋。”这是庄周最后留给易承的话。

虽然嘴上不近人情,可临行时这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家伙还是送给了易承一本《南华经》,那是他穷尽半生给自己写的作品,后世人也把这本书称作《庄子》。

易承给庄子留下了两镒金子,虽然他知道惠施愿意资助他,可易承还是坚持给他留了些钱,在这个车马交通如此不便的时代,一次离别,往往就是此生不再见,易承记得庄子晚年会隐居南华山,隐居之前总需要花钱置办些东西,留下些钱财,是他能为这位伟大思想家做的最后一点帮助。

之后易承又在宋国游玩了半个月。

与严刑峻法,耕战为王的秦国不同,宋国的民间风气颇为自由,商业繁荣,人民富足,可易承也不得不承认,这种自由的风气,在战国时期,确实打不过以法治国的秦国战车。

怪不得秦国得天下之后,六国遗族和天下百姓都不愿意接纳秦国,一个用武力胁迫天下的帝国,其根基就是不稳固的。

如此,秦国便二世而亡。

历史的脉络其实一直都很清晰,有因就有果,如同人生一般,种下什么因,便会结出什么果,从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什么事情。

在宋国整整游玩了半个月,易承这才准备继续动身上路,打听到孟子现如今正在鲁国讲学,便调转马头,北上鲁国,直奔曲阜。

.....

商丘到曲阜并不远。

如今天下大国四处侵蚀土地,鲁宋两国作为周天子时代并封为侯的大国,如今也沦落成了二等小国。

宋国的大片领土被魏国侵蚀,而鲁国则被齐国侵蚀,唇亡齿寒之际,这两个昔日的大国,如今也只好报团取暖,相互扶持。

所以从商丘一路到曲阜马车只行了半个月便到了。

“公子,公子,前面就到曲阜了。”徐福摇了摇在车厢一角假寐的易承。

“到了,这么快。”易承伸了个懒腰,比起从咸阳到商丘,这一路上的路况实在好了太多。

掀开车帘,易承探出脑袋向前看去,就看到一道黄泥垒成的三丈高的城墙,城门上面,则写着‘曲阜’两个大字。

“这就是曲阜,孔子之乡...”易承探出鼻子,想闻一闻这座城市有没有书香味,结果旁边恰巧路过了一辆拉夜香的粪车,差点把他给熏吐了。

曲阜没有商丘繁华,不过街道上的行人确实都比较斯文,穿儒袍长衫者众多。

“徐福啊,下车去问问,孟轲在哪里教学,咱们过去拜访。”

“喏。”徐福叫停了马车,便走了下去,拦住街上的行人询问,不一会,徐福便跑了回来。“大人,这里的人说孟轲在城北的子义馆授业,不过小的不认识路...”

易承扔出去一串铜板“找个认路的带路。”

.......

在一间不大的厅房中,一名身穿青色儒袍,头系灰色幞巾,留着字胡的中年人正拿着一本书在讲课。

“周礼国学,分小学,大学,小学者,所学乃为小六艺,分别为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小学结束之后,学生方可进入大学,大学者,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易》《乐》《春秋》为其所学之书,乃是“大六艺”。

如今天下礼崩乐坏,周礼不复,可这小学与大学,却未有改变,今日老夫要教的便是大六艺中的一艺,百年前我儒家孔子先师所著的《春秋》。”

“骈壬,你来告诉为师,这《春秋》从哪位君王起,至哪位君王结束,共历多少代君王?”

一名坐在下面听课的学生,急忙放下书本答道:“回孟师,《春秋》从鲁隐公起记述到鲁哀公结束,历十二代君主。”

“很好,《春秋》纪年乃是以鲁国纪年为准,正是从鲁隐公至鲁哀公,共十二代君王,也是我鲁国的国史之书......”

易承站在门口,看着那个在讲堂上那个滔滔不绝的孟轲,极力回想着自己记忆中的那个孟轲。

可惜这位老兄也跟庄子一样,四十年间相貌发生了太大变化

最新小说: 烽火晋察冀 裂石响惊弦 大明汉王 舍弟吕奉先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我的师长冯天魁 寸寸山河寸寸血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人在洪武,朝九晚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