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凉 > 历史军事 > 大明海贼 > 第201章 苏州园林甲天下

第201章 苏州园林甲天下(1 / 2)

……

来苏州的两件事皆有了答案。

王云龙心情大好,于是开开心心在苏州开始游山玩水。

苏州园林甲天下,虽然同属江浙地域,但明显苏州的风景要比宁波好的太多,光是满城的山水园林,就让所有文人墨客和商旅游客叹为观止。

凌波不过横塘路,但目送,芳尘去。

锦瑟华年谁与度?

月桥花院,琐窗朱户,只有春知处。

飞云冉冉蘅皋暮,彩笔新题断肠句。

试问闲愁都几许?

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。

贺铸的这首青玉案,算得上是描写姑苏风物的顶流诗词,相较于张继的枫桥夜泊,也不遑多让。

唐人吟诗,宋人唱词,到了元明,基本上文化就开始世俗化,诗词已经非是主流,倒是白话版的各种曲艺和小说,逐渐成为主流。

而在这种世俗化的过程中,纵情山水的文人墨客,更多开始用笔墨描摹这幅山水画卷。

而园林艺术,也在这种情绪感染和熏陶下,越发的清新雅致,创造出江南独有的人文自然相得益彰的和谐美景。

从唐朝开始兴起的山水园林,到了明朝已经集大成于世。

苏州城内城外,各种园林不下百处,唐宋元明名人故居层出不穷。

而其中最出名的,莫过于拙政园和沈万三的故居周庄,另外沧浪亭和狮子林也都是山水园林的代表,或幽静,或秀雅,或古拙,或奇特,一山一水,一石一木,亭台楼榭,相映成趣,一步一景,触目生情,入眼皆是诗情画意,让人流连忘返。

前世,王云龙来过苏州,但却没有仔细有玩过,去过周庄和留园,但也不过看人头而已。

但这次,他却是过足了瘾,真正的古香古色,画韵天成。

最主要的是人很少不说,还不花钱,无论哪个园林,游客都少的可怜。

刚刚经历几个月的倭寇匪患之后,老百姓全都在忙着搞钱活命,就算是士绅豪门,也都没心情逛这身边这些司空见惯的风景,因为所谓的园林,整个苏州城内外到处都是,只要是一些像样的府宅,都依山傍水修的差不多。

因此很多园林逛下来,几乎一个人都看不到,就算在一些名人故居遇到几个游客,也都是书生打扮,明显带着外地口音,偶尔也能遇到一两个大户人家的贵妇小姐出门游玩,带着家仆侍女,也不过是出来散心,稍微热闹点儿的,反而是几座寺庙,上香的游客络绎不绝,求婚的,求子的,求升官发财的,求家宅平安的。

总之就是,这是王云龙有史以来旅游最舒适惬意的一次。

接连几天时间,王云龙几乎把苏州城内大大小小的名人故居和知名园林都逛了一遍,与林小慧二人的感情也在热火般上升。

以前林小慧只知道王云龙与众不同,奇思妙想层出不穷,对男人女人一视同仁,与所有她见过的大明男人似乎都完全不同品种。

但随着几天陪着游玩下来,林小慧对这个自己以及托付终身的少年男子,更是倾心无比,每一处风景名胜,他都会留下来仔细观看,甚至还会说出不少唐宋诗词甚至哼几句元曲,那摇头晃脑的吟哦之间,总是会让她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错觉。

王云龙就像一个穿越时空而来的奇人,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,总是在用一种十分另类的语言和眼光,在解读这片让江南人司空见惯的山水风景。

不过这些对王云龙来说沉浸其中流连忘返的美景,却让王定二毛等人视若毒药。

几个小池塘,几个破亭子,还有几块破石头,甚至几间破茅草木屋,不知道到底有啥好看的,这些东西到处都是,还不如在路边摊买点儿小吃美食来的爽快。

于是头两天还好,一群人都还兴高采烈的到处逛,第三天开始就有点儿垂头丧气了,第四天第五天,一个个兴致全无,要不是偶尔还能跟着吃点儿各种当地美食,所有人一听到出发两个字,都有一种想死的冲动。

看着一群人每天出入都无精打采的样子,王云龙也只能暂停这场江南旅游,决定最后出城去一趟寒山寺,正式为这次的苏州之行画上句号。

寒山寺就在苏州城西门外不远,紧邻运河。
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,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

寒山寺始建于南朝,至今已有千年,因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闻名天下之后,已渐渐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眼中来苏州必然要亲临的打卡地点。

唐武宗李炎酷爱此诗,命人篆刻枫桥夜泊石碑,临死前将其收入陵寝置于棺首,让他死后每天都能看见,免得惦记之下变成大粽子出来害人。

而为了霸占这首千古名诗并将其据为己有,李炎临终前还留下遗旨:《枫桥夜泊》诗碑只有朕可勒石赏析,后人不可与朕齐福,若有乱臣贼子擅刻诗碑,必遭天谴,万劫不复。

这个故事虽不知真假,但其后篆刻此碑者当真很少。

唐朝之后,宋元明清民国据说都有名人篆刻此碑,但大多离奇死亡,不是遭遇横祸便是身染重疾,在刻完碑之后不久就离开人世,这也使得这个诅咒变得有些神秘莫测起来。

而对枫桥夜泊这一口脍

最新小说: 家父诸葛亮,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三国:投奔刘备,反手截胡糜夫人 杜林日记 赝品太监 谍战:我真的是王牌特工 父皇!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! 大汉小吏 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 十国江山风月 帝国风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