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凉 > 历史军事 > 大明海贼 > 第166章 一穷二白

第166章 一穷二白(1 / 2)

……

岑港就在甬江出海口往东七十里,中间隔着金塘岛。

这里距离龙山所和观海卫很近,两个卫所都是以水师为主,因此定海县附近无论是海贼还是商船,很少愿意直接去岑港,而是绕道从舟山东南穿过复杂的群岛前去交易。

王云龙也同样如此,准备好货之后,从普陀岛出发,用了大半天时间,才到达岑港。

还没进入港口和码头,岑港繁荣的景象就让他有些咋舌。

他虽然入海三个月,但真正去过的也只有瞎子岛和普陀岛两个倭寇聚集地而已。

如果说普陀岛在他眼中相当于一个繁荣而混乱的乡镇的话,那么岑港展现在他眼中的,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型县城。

这里无论是人数、船舶数量普陀岛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。

不仅如此,这里的秩序也非常不错,基本看不到倭寇帮派之间的争斗,来来往往的大小船舶都进出有序,而且几乎看不到那种破破烂烂的小帆船,入眼全都是二桅以上的大船,沿途经过,三桅四桅的大船也看到了七八艘。

而在正西码头中央位置,还停靠着一艘五桅巨舰,虽然是降帆状态,但矗立的粗大桅杆和高大的船身,仍旧让所有人为之侧目。

毛瞎子这艘已经堪称巨舰的四桅大海船,从这艘大舰的旁边经过的时候,如同一米七的成年人和两米壮汉之间的差距,更别说那些二桅三桅的海船了,相比完全如同成年人和孩童一般,露出水面两丈余高的甲板和更高的楼仓,需要抬头仰望才能看清。

船舷一侧露出的炮口足有十个,黑洞洞的看起来让人心惊胆战。

“果然不愧为巨寇啊!”

王云龙仰着脖子,抬头数着船上的炮口,不由感慨赞叹。

人比人得死,货比货得扔。

毛瞎子这艘四桅大舰已经是舟山东南海域最大的一艘舰船了,但与叶宗满的座舰来说,又差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。

虽然看起来只多了一根桅杆,但体型和规模完全不能同日而语。

“听说汪直的座舰是七根桅杆,长近四十丈,一次能够乘坐上千人,上面还能跑马车。”

陈老西站在王云龙身边,同样满脸羡慕感慨道。

王云龙从五桅大船上收回目光,没有说话。

他眼下一穷二白,真正属于他这个海贼小团伙的也就四条两桅小海船,但这种羡慕也只是相比之下有感而发,见过后世动辄排水数千吨甚至上万吨的海船,这些大船也不过尔尔。

所谓的五桅大船,也不过相当于一条大点儿的渔船罢了。

至于汪直的七桅大舰,估摸着排水量也就在千吨左右。

虽然这个排水量看起来也并不小,但承载重量有限,因为木船的结构和后世的铁船不一样,材质强度不够,无法抵御较大的风浪,而且都是木头拼接而成,承压也不能太大,不然就很容易漏水甚至折断。

同样排水五百吨的铁壳船可能载重达到三百吨规模,但木船最多不到两成,而且还要加上数十位船工操作,载重量更小。

若是专门为了载货,就必须把船底做的更平才行,但越是平的海船,行使就越慢不说抵抗风浪的能力也就越弱。

另外中国传统的海船都是楼船,也就是生活起居的船舱都在甲板上方,修建成宫殿楼房的样式,船体只是一个承载平台,并没有很好的将功能和结构完全融合,这也导致了需要将船做的更大更宽才行。

而实际上,船身越长越窄,航行就会越平稳越快。

这就是弗朗机舰船虽然小,但打起仗来比较凶猛的原因。

除开火力原因之外,速度和灵活度都比大明传统的舰船要好。

岑港作为舟山最大的倭寇交易市场,港口和码头修建的非常大,而且还有好几个大小不同的码头,功能也不一样,有专门交易的,有打渔生活的,还有倭寇战船训练驻扎的。

沿着海港,依托海岸线和礁石山岭,用石头修建有一道高约两丈的城墙,北西南三面设置有三座进出的城门,并且在相邻的钓山之间,还设置有水寨和烽火台。

沿岸大小四座岛屿,将岑港牢牢守护其中。

再加上册子岛和金塘岛叶宗满也都安排有属下驻扎生活。

岑港可以说防备的水泄不通,若是官兵想要进攻,首先就要攻破外侧的岛链才行。

正是因为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和位置,使得岑港虽然距离海岸线只有数十里距离,但一直以来都安然无恙。

就算与之比邻而望的观海卫和龙山所有心也无力,也只能望洋兴叹,任凭数千倭寇在这里逍遥自在。

当然,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卫所战斗力太过垃圾。

朝廷这些年为了剿灭倭寇,对这些沿海卫所其实投入不少,战船和武器年年都在添置更新,但可惜很多钱都落入了大大小小卫所官员手中,完全像个无底洞一样。

甚至还有水寨的官兵偷偷将战船卖给倭寇,然后报之以战损。

就像当初孙千杰的船被王云龙等人偷走一样,完全丝毫都不在乎。

如此糜烂的情况,让卫所越发无能的同时,也让倭寇更加嚣张跋扈。

最新小说: 谍战:我真的是王牌特工 父皇!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! 大汉小吏 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 赝品太监 帝国风云 三国:投奔刘备,反手截胡糜夫人 杜林日记 家父诸葛亮,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十国江山风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