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凉 > 历史军事 > 大唐: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> 第218章一纸王诏募天下匠人,封地再次扩大

第218章一纸王诏募天下匠人,封地再次扩大(2 / 3)

攻克,蒸汽技术得到应用,所有行业都将受益。

贸易、民生、交通、军事等等领域,将会全部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,并且还能帮他节省下数十万的贡献点。

这里的技术人才他虽然一直有在关注,有在拉拢,也有在培养,但在李元吉眼中,如今还是太少,对于攻克蒸汽技术,需要大量相应的人才,如今有着基础原理工艺,剩下的就是全面召集人手,进行全面技术攻关。

李元吉很清楚,这会是一项非常消耗财力的举措,但他必须要做,在消耗钱财与消耗贡献点之间,李元吉非常倾向于消耗钱财。

而且最为重要的是,如今是蒸汽技术,接下来还会有其他的,比如电与磁的技术,石油的提炼等等,太多了,他不仅要自己培养以后的人才,还要尽可能让现有的人才尽快掌握他兑换出来的基础原理工艺。

这些技术活,那些读书人未必会来做,想要做这些,必须要有兴趣,工匠就是无比适合的目标群体,后面就是通过工业学院进行针对的教学,负责将这方面的人才进行培养,从而让技术人才增多。

岑文本听着李元吉的话语,也是被震惊了,这么广泛的招募匠人就算了,还这么丰厚的待遇,岑文本一颗心顿时沉了下来。

按照李元吉的这个待遇要求,这得花出去多少钱粮啊?至于土地?在这里土地都还是其次了,荒地在不断开荒,人口新增的速度都比不上荒地开垦的进度了。

最为关键的就是这么一笔庞大的支出,尤其是工部的官吏还全部从匠人之中选出,无疑又是一个颠覆的举措,至于封爵,岑文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。

工匠封爵?岑文本是怎么都无法将这两者联系到一起的,然而如今却是生生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,岑文本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。

沉默,还是沉默,岑文本不断在思考着,什么官吏、封爵,都还是后面才会有可能出现的,毕竟李元吉都说出了要有贡献者才行,但是钱财的支出,却是实打实的,先期就得进行支出了。

想到这么一大笔的钱财支出,岑文本就很是头疼,如今岭南虽然富有,但这是对比起之前,这是在人口不充足之下出现的,现在又是数百万人口的迁入,本身就要准备一大笔钱粮。

再将军费支出这些刨去,以及水利,道路修建这些费用,还有其他林林总总杂七杂八的,岑文本是真的愁啊。

过了一会,岑文本沉声开口。

“大王,您有招募工匠之心,臣能够理解,但这样做,钱粮的支出太庞大了,这里恐怕都要支撑不住了,要不待遇这些减半,来的人数也控制一番?”

李元吉听着岑文本的话语,直接摇摇头。

“不行,待遇不能减少,让他们从大唐各地过来,本就困难重重,加上李二的阻拦,以及远离故土,若是没有丰厚的待遇,他们凭什么来?

至于限制人数,更是不可取,各种工艺的进步,就全看这些匠人能否创造出更多新的东西,我们必须要重视,这方面的人,越多越好。

而且就像我刚才说的,远离故土,来到岭南,路途遥远,即便有着这丰厚的待遇,来的人也不会有想象中的那么多的,很多人,都更喜欢安于现状,不愿意来的。

这件事不必多言,就这么做,能够让更多的人到来,是最好的。

同时我们的商队在大唐之内遇到有愿意来的人,可以将他们护送过来,反正只要是愿意来的,能帮则帮,让他们安全抵达这里。

这个王诏,你帮我润色一番,然后直接盖印通传出去吧。”

人才的发展理念,李元吉此刻无比的坚定,哪怕岑文本说再多,他都不会动摇。

其实岑文本说的这些,他不知道吗?

不,李元吉很清楚,他比岑文本都还要清楚,但是技术的发展,必须要进行,他也必须要进行技术的改革,若是什么都靠着他用贡献点拉来兑换,他是真的会谢。

也就是这个系统不支持充值钱财兑换贡献点,要是可以,你看他会不会把所有的钱财拿出来兑换成贡献点就完事了。

如今这里一切都还好,从最开始到现在,接下来这段时间,是最为重要的,蒸汽技术的应用,哪怕用数年,数十年的时间弄出来,在他眼中都是值得的。

想着蒸汽技术一旦得到广泛应用,方方面面都能受益,李元吉心头就是一片火热。

想着这些,李元吉突然想到什么,当即看向岑文本。

“景仁,还有一事,让人去探查石炭(煤炭)山,凡是在本王封地内发现的,全部保护起来,不许任何人开采!

同时在大唐之内,尽量获得石炭山的开采权,然后开采石炭运回来,这事必须要重视,同时价格务必要打压下来。

至于对外的理由,你找一个不会让人生出疑心的理由出来就行。”

李元吉也是突然想到,一旦蒸汽技术得到广泛运用,煤炭的价值就水涨船高了,用煤炭燃烧发热来驱动蒸汽机,无疑是最好的。

而这个煤炭,不对,如今是叫石炭,根本没有人去在意这个玩意,这不是没有人烧,是有的,但烧石炭的都是一些普通百姓,这也导致石炭的价格极低。

最新小说: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裂石响惊弦 烽火晋察冀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家父诸葛亮,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 赝品太监 人在洪武,朝九晚五 舍弟吕奉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