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凉 > 历史军事 >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> 第一百九十三章 京察

第一百九十三章 京察(1 / 2)

洪武十八年初春,北平。

一身戎装的朱棣,怀抱着朱高炽,捏了捏他那胖嘟嘟的脸。

“高炽,爹爹要去打元人了,你在家里好生听话,用功习武读书,照顾弟弟们,听到了吗?”

“听到了,用功习武读书,照顾弟弟~~~”

“好。”朱棣满意大笑,放下朱高炽又接连报了一会朱高煦与朱高燧。

朱棣对美色的兴趣不大,而且与王妃徐氏的感情很好。

接连三个儿子,都是王妃徐氏所出。

“王爷。”

三十出头的徐氏,乃是徐达的女儿,妥妥的将门女子。

朱棣要出征,她自不会像是那些所谓大家闺秀的女儿那般哭哭啼啼,哀求王爷别去那么危险的战场云云。

她上前为朱棣整理甲胄,话语简洁干练“王爷此去,必当破敌军,擒敌酋,为皇明拓万世基业!”

“好!”

朱棣大喝一声“本王必当如王妃所言,大破敌军!”

做好了准备,告别了家人,朱棣翻身上马,带着自己的王府兵,浩浩荡荡的出北平城。

之所以说洪武年间的藩王们是真正的藩王,那是因为老朱给他那些就藩的儿子们,配备了军队!

有军权的藩王,那自然是真正的藩王。

按照所处的位置不同,配备的军队从数千人到一万五千人不等。

像是朱棣这种戍边的藩王,直属于他的王府兵,就足有一万五千人之多。

除此之外,这些藩王们还能调动封地内的地方兵。

正是因为有了这些,历史上的朱棣才能有造反的底气。

数月之前,朱元璋命冯胜为大将军,蓝玉为副将军,统帅大军北上出征元庭。

历史上这一战,朱棣并未参与,而是留守戍边。

可这次不同,他主动写奏疏请战,还表示自己在四海商号里的分红,全都拿出来作为军费开支。

在陈然的撺掇下,朱标进言表示支持,老朱也就顺水推舟的应下了。

高价出售百多万斤的香料,坑了一大批的商贾的同时,也为大明筹集了一笔巨额的钱粮。

身为马上皇帝的朱元璋,没给文官们伸手的机会,全部用作了这次出征的军费。

可哪怕如此,文官们爱财的天性,依旧是让他们想方设法的伸手搞钱。

锦衣卫将此事上报之后,老朱勃然大怒,举起了大刀准备继续杀。

此时马皇后尚在,她出言劝说了一番,表示有罪的当然该杀,可得有证据才好杀的心服口服。

仅仅是因为有可能参与了贪墨之事,就大开杀戒的话,恐天下人物议。

马皇后的话,老朱还是能听进去的。

他自己自然懒得做这等事情,直接就推给了朱标。

朱标这边也是干脆,当即寻着了陈然,让他出主意办事。

“你先说清楚。”

听完朱标的讲述,陈然当即笑言“是锦衣卫抓不到把柄?”

“嗯。”

朱标颔首“锦衣卫已经查的很仔细了,可只知道钱粮少了,可如何少的,流失去了哪里却是查不出来。”

“倒是抓了些人,可用刑之下也是说不清楚。”

“锦衣卫用刑都说不清楚,那只能证明抓的人都是替罪羊,或者是扔出来的炮灰。”

陈然神色肃然“看来文官们也进化了,手段更加隐秘,连锦衣卫都查不出来。”

他有些高看锦衣卫了。

毕竟此时的锦衣卫才设立没几年,安排进各家各府的暗桩都还没能发挥作用,远不如二百年后那般什么都知道。

此时的锦衣卫办事,最多的就是怀疑谁有问题,抓起来严刑拷问。

被老朱杀怕了的文官们,现在行事愈发谨慎,寻常的手段很难抓住他们的把柄。

“事关大军出征。”忧心忡忡的朱标,主动问计“子厚可有办法,将这些蛀虫都给揪出来?”

“这有何难。”

陈然昂然回应“既然找不到证据,那就不要去找了。”

“没证据就杀人的话,恐天下物议。”朱标苦笑“父皇本就因为常杀大臣,让不少人诟病。”

“我的意思是说。”陈然摆手言道“咱们找不到没关系,文官们自己肯定清楚。”

朱标愈发疑惑“就算有人知晓,又岂会主动告知?”

文官们自成体系,各种同窗,同榜,同乡,同门,同床等等关系网之下,让他们主动出卖同僚,尤其是在老朱习惯性杀文官的环境下,真的很难。

“能做这等事情的,无外乎就是兵部与户部。”

陈然缓缓开口“最了解怎么贪墨的,自然也是这两部的人。”

“想要让他们开口也简单,直接启动京察就是。”

所谓京察,乃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。

以守,政,才,年四格为优。

以贪,酷,无为,不谨,年老,有疾,浮躁,才弱为八法为劣。

守是品性操守,政是处理政务能力,才自然是个人才具,年则是年龄。

品格好,能力出众又年轻的,会得到优先重用。

而年老生病,人品不行还没

最新小说: 家父诸葛亮,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三国:投奔刘备,反手截胡糜夫人 杜林日记 赝品太监 谍战:我真的是王牌特工 父皇!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! 大汉小吏 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 十国江山风月 帝国风云